此次全国能源工作会议透露,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已经领跑全球,新增装机规模占全球增量40%左右。
中石油、中石化当时上市时也是这么做的,BP、壳牌公司成了中石油、中石化的战略投资者,买了中石油、中石化10%的股份,但后来他们趁中石油、中石化股价好时抛售了,据说仅此赚的钱相当于他们此前在中国的投资。能源谈判代表机制采取非定期会晤方式,根据合作进展的需要由一方或双方代表提议召开。
王岐山副总理和谢钦副总理见证,15年谈判终于一锤定音了。国家发改委将协调情况和我们的意见上报国务院后得到国务院领导的支持,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尤权同志发挥了积极的协调作用,说服各部门作出了同意向俄罗斯石油公司发放60亿美元贷款,并与购买俄罗斯石油挂钩的贷款换石油方案,具体由中石油和国家开发银行与俄罗斯相应部门进行商务谈判。但是直到1999年我任国家发展和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时仍未能谈出结果。时任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召开会议协调各部门意见,只有马凯和我态度明确,主张给俄罗斯石油公司提供这笔贷款。中俄副总理级能源谈判机制设立,王岐山出任中方主席在国家层面上,中俄两国领导人对能源合作高度关注和重视。
我们认为中国需要购买俄罗斯的石油,而且从俄罗斯的进口量还在逐年增多,只要这笔贷款与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挂钩,贷款的风险是可控的,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扩大对俄能源合作,打破建设中俄原油管道的僵局。俄方对我们十分在意中俄原油管道建设非常清楚,他们在谈判中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常常将我方关切的中俄原油管道与俄罗斯关切的其他项目挂钩。研究中心将立足盆地勘探突破发现,以及天然气、页岩气增储上产面临的关键基础问题与技术难题,开展天然气勘探重大领域基础研究及风险勘探目标评价优选、重点探区成藏条件研究与区带目标评价优选。
共建四川盆地研究中心是贯彻集团公司加快天然气发展部署、加速推进西南油气田大气区建设的一次联手行动,也是勘探院进一步加强公司上游业务一部三中心建设,进一步贴近现场服务、加大生产技术支持力度的重大举措。进行页岩气地质选区评价、新技术新工艺攻关研究、开发方案编制和生产技术服务等。四川盆地是我国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盆地之一,共有27个含气层系,常规和非常规天然气有序共生,总资源量38万亿立方米,是中国石油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基地,在推进集团公司天然气业务大发展、建设300亿方战略大气区中肩负重任。近日,四川盆地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在成都举行,两院院士、专家、科技人员等共百余人出席会议。
开展气藏描述、新气田新建产能开发方案编制、老气田稳产技术研究及开发技术服务。勘探开发研究院汇聚90余人组成的研究团队,充分发挥勘探院理论技术优势和西南油气田生产研究优势,把未知领域转化为可钻探的现实领域,把资源量转化为可动用的储量,把储量转化为有效益的产量,打赢建成战略大气区这场高科技新会战。
这标志着勘探院与西南油气田在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上的合作步入新阶段其中,出口茂名石化、金陵石化、镇海炼化沥青量均创新高,硬质沥青出口占出口总量55%,较2016年增加137%,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从中国石化集团获悉,2017年,炼销公司沥青出口量达38.58万吨,比上年增加127%,再创历史新高从中国石化集团获悉,2017年,炼销公司沥青出口量达38.58万吨,比上年增加127%,再创历史新高。
其中,出口茂名石化、金陵石化、镇海炼化沥青量均创新高,硬质沥青出口占出口总量55%,较2016年增加137%,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近日,酸压工程全方位降本研究获得西北油田改善经营管理一等奖,该项研究从酸压液体费、管柱配套费、车组施工费等方面着手,对酸压工程实施全方位立体化降本。下一步,他们将通过新工艺替代、材料研发、材料供给环节优化等方式,多措并举使酸压成本再降20%。自2016年以来,西北油田大力转变与创新改造理念,加强酸压工艺研究及产品研发,平均单井改造费用降幅30%,大幅节约酸压费用
下一步,他们将通过新工艺替代、材料研发、材料供给环节优化等方式,多措并举使酸压成本再降20%。近日,酸压工程全方位降本研究获得西北油田改善经营管理一等奖,该项研究从酸压液体费、管柱配套费、车组施工费等方面着手,对酸压工程实施全方位立体化降本。
自2016年以来,西北油田大力转变与创新改造理念,加强酸压工艺研究及产品研发,平均单井改造费用降幅30%,大幅节约酸压费用地球物理测井是油气勘探的关键技术手段,被誉为地质家的眼睛,目的是把深埋地下的油气储层看准看清看全。
深层测井处理解释和非常规储层测井处理解释等新子系统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复杂储层的测井评价能力,使单井解释和多井评价在2.0上实现高度融合。全新一代多井评价软件CIFLog2.0拥有八大应用板块66个功能子系统,其核心评价方法荣获中国专利金奖。作为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首个标志性成果,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研发的CIFLog1.0于2011年正式向国内外发布。CIFLog2.0在中国石油国内外油田应用覆盖面已从1.0时的5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成为目前装机量最大、平均年处理井数最多的国产大型测井软件,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石油海外油气战略实施、大庆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长庆建设西部大庆、塔里木年产突破2500万吨、四川龙王庙大气田勘探发现以及国产硬件装备的研发,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历经7年攻关,升级换代的CIFLog2.0不仅完成了从单井解释到多井评价的技术跨越,而且将多井评价从传统基于常规曲线进行同区块开发井储层参数预测层面,提升到目前基于多井多源异构数据资料进行跨区块风险勘探井评价的高度,多井评价技术迈上新台阶。该软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扭转了当时使用引进高端成像处理软件国内许可受限、国际服务受阻的被动局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1月15日,中国石油发布全新一代多井评价软件CIFLog2.0,实现单井评价到多井综合评价的重大跨越,为风险勘探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地球物理测井是油气勘探的关键技术手段,被誉为地质家的眼睛,目的是把深埋地下的油气储层看准看清看全。
全新一代多井评价软件CIFLog2.0拥有八大应用板块66个功能子系统,其核心评价方法荣获中国专利金奖。深层测井处理解释和非常规储层测井处理解释等新子系统的建立,进一步提升了我国复杂储层的测井评价能力,使单井解释和多井评价在2.0上实现高度融合。
该软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扭转了当时使用引进高端成像处理软件国内许可受限、国际服务受阻的被动局面,具有里程碑意义。1月15日,中国石油发布全新一代多井评价软件CIFLog2.0,实现单井评价到多井综合评价的重大跨越,为风险勘探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CIFLog2.0在中国石油国内外油田应用覆盖面已从1.0时的50%提高到现在的80%以上,成为目前装机量最大、平均年处理井数最多的国产大型测井软件,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石油海外油气战略实施、大庆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长庆建设西部大庆、塔里木年产突破2500万吨、四川龙王庙大气田勘探发现以及国产硬件装备的研发,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历经7年攻关,升级换代的CIFLog2.0不仅完成了从单井解释到多井评价的技术跨越,而且将多井评价从传统基于常规曲线进行同区块开发井储层参数预测层面,提升到目前基于多井多源异构数据资料进行跨区块风险勘探井评价的高度,多井评价技术迈上新台阶。作为国家油气重大专项首个标志性成果,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牵头研发的CIFLog1.0于2011年正式向国内外发布在世界罕见的三低油气藏上开发了47年,且连续5年稳产5000万吨的长庆油田,目前面临着效益增储难度极大的发展瓶颈。
企业规模总量、质量效益、科技能力、生产效率、价值贡献等全面进入国际同行业前列,低渗透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在剩余探明未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中,超低渗储量占到80.6%,且在每年新增探明地质储量中,超低渗、致密油达到50%以上。
2013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历史性突破5000万吨,建成了中国第二个大庆。1月14日记者从长庆油田2018年工作会议上获悉,长庆油田确立稳油增气、持续发展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
稳油增气、持续发展两个阶段的战略目标,第一阶段是2018年至2020年,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原油产量稳定在2400万吨左右。致密气储量占探明和基本探明天然气储量的83.6%,储量品质总体变差,稳油增气任重道远。
在党的十九大精神鼓舞下,长庆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产业报国。长庆油田发展史,是一部为国分忧、为油奉献的奋斗史。在长庆油田成立50周年之际,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技术和现场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标准,把长庆油田建成我国产量最高、效益显著、技术领先、管理科学的现代化油气公司。第二阶段是2021年至2035年,5000万吨再稳产15年,最终实现稳产20年以上。
第一阶段用3年全面实现十三五规划。第二阶段油气产量再稳15年,实现5000万吨稳产20年以上,开启了新时代长庆油田稳健发展的新征程。
天然气产量实现从360亿立方米向400亿立方米稳步增长,油气当量保持5000万吨以上,巩固和保持国内油气产量领先地位。新一届领导集体掷地有声:长庆油田作为国内产量最高的油气田,必须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神圣使命,主动承担起油气兴国的责任,矢志不渝把长庆油气事业推向前进。
为此,长庆油田经过深思熟虑拿出了稳油增气、持续发展战略规划的实施路径,即扎实推进四大工程:规模储量工程、油气稳产工程、技术创新工程和效益提升工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之际,把长庆油田建成坚持党的领导、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国有企业典范